在最近的讨论中港联证券,一位领导曾建议我们不再单纯使用“冷战”这一由美国定义的概念,而是提出一种新的视角和术语。基于这个提议,我也开始思考,当前美国联合全球盟友对俄罗斯实施的广泛制裁,是否可以被称为“冷战”?
首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冷战”的定义:根据搜狗百科的描述,冷战原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各种敌对活动,除直接武装进攻外。这一概念如今被广泛用于指代国际间的不以武器对抗的斗争。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美苏冷战的历史:冷战(Cold War,俄文名: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1947年到1991年)是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及华约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进行的一场全方位的对抗,尽管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冷战的正式开始标志是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结束则与1991年苏联的解体密切相关。
展开剩余78%冷战起源于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随后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55年港联证券,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象征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而1991年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则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也宣告了两极格局的终结。经过44年的对抗,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格局则逐步向多极化发展,进入了一超多强的新阶段。
在那个时代,美国与苏联都是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他们为争夺全球霸权而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尽管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频发,但两国都尽力避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中的对抗多以局部代理战争、科技竞赛、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和外交角力等形式表现出来,也因此被称为“冷战”,即“互相遏制,但不动用武力”。
那么,回到今天,当前美国与西方国家联合对俄罗斯实施的几千项经济制裁,是否可以称为“冷战”呢?
老实说,我认为“冷战”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人为创造的,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截至2022年4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超过了8000项。自从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立即加强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这次制裁相比2014年的制裁,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彻底将俄罗斯排除在SWIFT金融体系之外,导致了俄罗斯的交易几乎被全面切断,同时,西方银行与俄罗斯的交易也受到了限制。
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数据,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和盟友冻结了超过300亿美元的俄罗斯寡头资产,并且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约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俄罗斯中央银行也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资本外流数据,高达642亿美元,仅3月份外流的资金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外流资金的总和。与此同时,已经有超过1000家国际企业宣布撤出俄罗斯,这些公司直接或间接雇佣了超过300万人,撤出后,这些人和相关的产业链会如何生存呢?
随着俄罗斯境内资产被冻结,尤其是固定资产和股票、债券等流动资产无法变现,俄罗斯长期依赖外资进行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西方的金融制裁也限制了俄罗斯的海外融资,俄罗斯无法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借款港联证券,这对于其经济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
自2014年开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总数已经接近8000项,其中仅2022年2月22日以来的新制裁就高达5314项。这一系列制裁行动让俄罗斯几乎无法恢复到以前的国际经济合作状态。跨国公司纷纷退出俄罗斯,制裁的范围几乎遍及俄罗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空前的压力。
通过这些制裁措施,西方国家似乎意图从经济、金融和文化各个层面孤立俄罗斯,然而,在这种极端封锁下,俄罗斯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反制,而是单方面承受压力。因此,许多人认为,这种局面并不像美苏冷战时期那样充满“相互遏制”,而更多是西方单方面的遏制,并且不涉及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根据我的理解,“冷战”应该有一个核心特征,那就是“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然而,现在的局面更多是“俄罗斯使用武力,而美国单方面进行制裁”,这种情况显然不能归为冷战。因此,我建议学术界将当前的美俄关系定义为“俄罗斯式制裁”,因为缺乏相互制约,只是单方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并不符合冷战的定义。
如果未来美国以“台湾问题”为由,联合西方对中国进行类似对俄的“俄罗斯式制裁”,那么中国很可能会进行反制。然而,中国的反击可能不会停留在单纯的经济制裁,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制裁”。如果中美之间真的进入“互相遏制”状态,并且没有动用军事力量,那么这种局面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冷战”局面。
假如中美两国陷入长期的“俄罗斯式制裁”状态,可能会导致双方的经济都陷入衰退,但也可能加速中国追赶美国的步伐,甚至赶超美国。考虑到中国的反击能力远胜于俄罗斯,如果中国遭受美国的联合制裁,它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对抗可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博弈,而会影响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和欧洲的贸易比重远超过了美国的影响力。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但美国对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脱钩和制裁对于美国来说,可能会比对中国带来更大的冲击。
如果美国真的采取极端措施孤立中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经贸体系的崩溃。美国在海外的庞大产业链可能会因此遭遇重创,而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以为自己能轻松脱钩中国并保持全球化的想法,显然是过于乐观。
总的来说,如果中俄被全球经济孤立,可能会造成全球贸易体系的崩溃。而美国的全球化利益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威胁。中俄两国可能会选择破坏现有的全球供应链,借此让美国也无法继续享有全球经济利益。
如果未来发生冲突港联证券,中美可能会陷入一个长期的经济对抗,甚至可能加速中国超越美国的进程。最终,这场对抗或许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剧变,甚至让美国失去全球主导地位。
发布于:天津市牛金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